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处理
2022-06-30 企企科技 移动报销 事项会计 项目管理 协同办公

处理质量问题的目的是消除缺陷或隐患,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,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,确保正常施工。

一、处理质量问题的应急措施

项目中的质量问题是可变的,往往随着时间、环境、施工条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。一些细微的裂缝可能会逐渐发展成构件断裂;一些局部沉降和变形可能导致房屋倒塌。因此,在处理质量问题之前,应及时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性质,仔细观察和记录随时间、温度、湿度和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和裂缝,寻找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后果;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改变;对于可能发展成构件断裂和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,应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。

在制定应急措施时,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:

(1)对于危险的质量事故,应首先关闭或设立警告区。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选择可靠的支持后,才允许进入现场,以避免人员伤亡。

(2)对于需要部分拆除的事故,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,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,并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计划,严格防止原事故处理造成新事故,如梁柱,稍有疏忽会导致整个房屋倒塌。

(3)涉及结构安全的,应检查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,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,并在处理过程中密切监控结构的稳定性。

(4)结构加固时,应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。

(5)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,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。

二是处理质量问题的基本要求

处理质量问题的基本要求是;

(1)处理应安全可靠,无隐患,满足生产使用要求,施工方便,经济合理。

(2)注意消除事故的原因。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,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。例如,由于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,应消除浸水的原因,并制定防治浸水的措施。

(3)注意综合治理。我们不仅要防止原事故造成的新事故1,还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。如果结构承载力不足,可采用结构加固、卸载、增加支撑、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。

(4)正确确定处理范围。除直接处理事故部位外,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和整个结构的影响,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。例如,当板的承载能力不足时,通常可以形成从板、梁、柱到基础的钢筋。

(5)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。发现质量问题后,应及时分析处理;但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处理得越早越好,比如裂缝、沉降、变形不稳定,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,而是经常重复处理。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,综合考虑安全可靠、技术可行、经济合理、施工方便等因素。

(6)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。从施工准备到竣工,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。

(7)仔细检查事故的实际情况。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差异较大的,应当停止施工,发现问题的本质,采取相应措施后继续施工。

(8)确保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。事故现场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,应提前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保护措施,并严格检查和实施。

三、处理质量问题的数据

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必须具备以下信息:

(1)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;

(2)建筑材料试验报告、施工记录、试块强度试验报告等与施工有关的资料;

(3)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:

1)事故情况:事故时间、地点、事故描述、事故观察记录、事故发展变化规律、事故是否稳定等。

2)事故性质:应区分是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;表面

性的还是实质性的;是否需要及时处理;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。

3)事故原因: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;如结构裂缝,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,还是温度变形;是因施工振动,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能力不足所造成。

4)事故评估:阐明事故对建筑功能、使用要求、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,并应附有实测、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。

5)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。

(4)设计、施工、使用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。

四、质量问题处理的方案

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,常见的处理方案有:封闭保护、防渗堵漏、复位纠偏、结构卸荷、加固补强、限制使用、拆除重建等。例如,结构裂缝,根据其所在部位和受力情况,有的只需要表面保护,有的需要同时作内部灌浆和表面封闭,有的则需要进行结构补强等。

在确定处理方案时,必须掌握事故的情况和变化规律。如裂缝事故,只有待裂缝发展到最宽时,进行处理才最有效。同时,处理方案还应征得有关单位对事故调查和分析的一致意见,避免事故处理后,无法作出一致的结论。

处理方案确定后,还要对方案进行设计,提出施工要求,以便付诸实施。

企企科技第二届用户大会
    相关文章

立即开始连接业务与财务数据

使用企企管理云连接业务与财务数据,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决策